close


 

 

 

杭州有一條馬路名字就叫[東坡路],東坡路一直往北走不久就可到達西湖岸邊

 

東坡路上有一個劇場,名字就叫[東坡大劇場]

 

 

 

 

 

我們到達杭州已是晚上,先到東坡路上的[麒麟滬杭小吃]餐廳吃飯。

這家餐廳是不接團的,因為導遊(他是杭州旅行社的老闆)經常再此與朋友聚餐,特別訂餐的,點的都是店家好吃的菜。

這家店是一路下來味道最為清淡好吃的餐廳。雞湯是我喝過最清甜的雞湯,一口氣連喝好幾碗。

冰糖蓮藕的脆度與甜度剛剛好,比南門市場有名的冰糖蓮藕還要好吃。

小籠包與鼎泰豐的小籠包一樣好吃,皮薄而湯汁完全包在裡面,肉餡又很鮮甜。特別拍下此店家,再去杭州時就去此餐廳用餐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用完餐後就到[東坡大劇場]看秀,特技表演舞台戲碼上次都看過,沒太大差別,[白蛇傳]水漫金山寺的故事[梁祝]的故事茶山採茶歌舞千手觀音舞蹈等等…..

 

大陸的街樹或湖邊樹,晚上都喜歡打綠燈,看起來很鬼魅的感覺,各地都一樣,連導遊都不知所以為什麼會這樣做,而且十幾年來不變晚上遊湖?那就省省吧!

 

 

 

 

蘇堤入口處蘇東坡石雕像

 

 

蘇軾詞

 

 蜀客到江南,長憶吳山好。

吳蜀風流自古同,

歸去應須早。

還與去年人,共借西湖草。

莫惜尊前子細看,

應是容顏老。

 

 

 

(:蘇東坡四川眉山縣人,對江南人而言是蜀客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蘇東坡西元1101年卒,享年66歲距今有911,他出任杭州知府時是54歲距今有920多年

一個地方長官有怎樣的作為,讓杭州人至今仍保存有[蘇堤][東坡路][東坡劇場][東坡肉],應該還有些是我不知道的


 

 

 

 

 

蘇東坡在杭州的善行:

 

1.      記載自《春渚紀聞》幫債務人賣扇:幫窮債務人在絹扇上畫松木竹石行草書,扇賣錢後還清債務,杭州人搶購蘇東坡畫的扇子。

2.      為防疫,以自己私囊50黃金設立醫院安樂坊,並將友人贈款轉送杭州病坊,用來贊助病坊

       親自監督製成藥劑,讓所屬官吏與醫生帶到各里巷治病救人。

3.      減米糧稅,開義倉平抑糧價。

4.      度牒易米賑災: 向朝廷請得[僧牒]100,出售度牒每道170貫錢,得款17000,再買米入倉,減價給飢民。

5.      北宋開國後漸廢弛西湖的浚修與管理,蘇東坡至杭州見西湖已壅塞近半,20年後恐將消失不見,因而決定治湖。

 

      治湖理由:

 

杭州井水係西湖補充,若不浚修西湖,江海鹹水倒灌,居民將無淡水可飲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 西湖有蓄水排灌功能,可抗禦水旱災害。

      運河水靠西湖調劑,若不能調劑,江潮湧進,泥沙淤積,無法通航。

      西湖水美,釀酒業發達,每年上繳酒稅額位居首位。

6.      治西湖,以工代賑,雇工治湖。

7.      築堤(即杭州人感念他而稱為蘇公堤,簡稱蘇堤)便利北岸與南岸的交通。在堤上植桃樹種柳樹成觀光景點及市集。

8.      在湖中建置三座石塔作為標記,以分蓄水用深水區及開發種菱的淺水區,確保湖水不再淤塞且種菱百姓有收入政府有稅收。

       (這三座石塔即至今仍看到的[三潭印月]美景)

 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

 

 

 

 

[三潭印月]的石塔之一

 

 

 

 

來日再坐湖畔觀湖景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 

後記:

[度牒],佛教術語,也稱為[戒牒],指古代中國為了管理僧道,允許他們出家所頒發的證明文書。

因為這個文件由尚書省祠部司所發放,又稱[祠部牒]。最早始於唐代。擁有度牒的僧人或道士,可以免除賦稅勞役

沒有度牒而私自出家的僧道,稱為私度。經官府發現,將會給與處罰,勒令還俗。因此,後世僧人遊方掛單,必須隨身攜帶戒牒,作為身份證明。

唐宋時代,出家者先要作行者。所謂行者,即出家者先要到寺院中服­各項勞役,垂發而不剃發,可以從師受沙彌戒。

待朝廷規定度僧的時日來到,經過甄別­,或經過考試及格,得到許可發給[度牒],並指定僧籍隸屬於某寺院,方可取得僧人資­格,進而剃度為僧。

此後再等機會前往朝廷許可傳戒的寺院中受比丘戒,授戒師也由­朝廷指定。凡是未經朝廷許可、未得度碟而私自剃發的僧尼,沒有寺籍,名為私度,要­受懲罰。

這種程式至元代而廢止。

明末開始規定三壇同受制度。出家人先到寺院中­請求一位比丘為剃度師,為己剃發而不受任何戒。

剃度師的僧籍屬於何寺院,自己的僧­籍也同屬於何寺院。遇到某一叢林寺院公開傳戒時,前往該寺受戒,同時領取朝廷的­[度牒],而僧籍不由朝廷指定。

到乾隆時廢止了[度牒],便只由傳戒的寺院發給戒牒而已。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