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

憶往追溯一向不在我的生活範圍內

說到原居地才弄清楚爸原是雙溪人

不是平溪人

 

 

雙溪或平溪對我來說是同樣的陌生與遙遠

 

如果要再溯源,聽說爸祖籍是漳州,媽是福州

 

更遙遠了

 

 

如果再往更前推

 

那就是山頂洞人

 

東非人了

.

.

.

.

.

.

 

 

如果有前世今生的存在

 

誰也不敢說自己這世之前是那裡人

 

如果沒有前世今生的存在

 

那除了現在,其他都不重要了

 

 

 

聖嚴師父說:活在當下。 

 

那我呢

 

哪裡人

 

?

 

[我是台灣人]

 

[我是地球人]

 

 

幾年前參觀過八里鄉的[十三行遺址]

 

500年前的台灣、1500年前的台灣的原貌。

 

[台灣的原住民+歷代來自大陸的人+西班牙人+荷蘭人+日本人+少數非統治國的少數民族]

 

 

[台灣人就是台灣人]

 

有一種傳說

 

手肘上有一條橫紋者

 

身上流有台灣平埔族的血

 

我的手肘上有橫紋

 

如果傳說屬實

 

我身上流有台灣平埔族的血

 

 

 

這是有可能的

 

以前唐山人過黑水溝到台灣來

 

不都是男丁嗎

 

所以有一種說法

 

有唐山公,沒唐山婆

 

 

所以更可說

 

我是

 

[台灣人] 



不免好奇上網看看雙溪鄉長得怎麼樣

 

雙溪鄉公所的首頁

 

[雙溪憶往]

 

記載著我們以前讀歷史課沒讀的台灣部份歷史

 

也許應該找個時間去看看那

 

遍長野薑花的地方

 

我從小就喜歡野薑花

 

也愛採野薑花

 

那屬於大自然水邊坡地的自然香氣

 



 

 

 

 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 

[轉載自雙溪鄉公所]: 雙溪憶往

 

歷史沿革

 

臺北縣古稱雞籠、淡水。明代而上不見記載。追萬曆中,陳第撰東番記;張燮纂東西洋考,始見記錄。

並云當時大陸人士到臺灣貿易漸多,且多以貨與番人易貨。且番人漸受漢俗德化。

唯當時仿似荒海險遠,無法規劃區域,設官分吏以為治理,視此地為化外之地。時雙溪為平埔番活動地區。

 

西荷竊據時期

 

十五世紀後,西班牙雄霸海洋,醉心遠東貿易,西元一五六九年(明隆慶三年)西班牙人占有菲律賓群島而操縱對中國之貿易。

 

十七世紀初荷蘭人涉足遠東,於天啟四年(西元一六二四年)占據臺灣南部,攏斷對中國與日本之貿易。

 

而西班牙人既受其經濟侵略,乃於天啟六年由提督喜烈欲率艦隊由巴士海峽往臺灣東岸出發,見東北角突出地,因名之曰三貂(San Tiago)以地形不便停泊乃揚帆北進。崇禎五年入臺北平原。

 

荷蘭人見西班牙人據有臺北,時思驅之。終於明崇楨十五年,打敗西班牙人而占有全臺,一直至永曆十六年,鄭成功光復臺灣。

 

荷蘭人占有臺北十九年。荷蘭人佔領臺北其間,據荷蘭戶口表(據張耀錡著平埔族社各對照表轉引)所載者約有廿餘處番社,其「St Jago」即三貂社,在今雙溪、賣寮一帶。

 

康熙諸羅縣時期

 

永曆三十七年,清兵攻臺,鄭氏滅亡,康熙廿三年,劃全島為一府三縣,唯當時臺北地區尚無保里村莊之設。

當時臺北平原僅有番社,據裨海紀遊所載,計有廿四社,但無三貂一帶設社之名,據康熙五十六年,諸羅縣志坊里,記載臺北地區有十社,其中的山朝社,即為今日雙溪鄉貢寮鄉一帶平埔番社。其中山朝社即為三貂社之同音名,但譯者音異。

 

 嘉慶淡水廳時期

 

嘉慶十一年二月,蔡牽據滬尾(淡水)稱鎮海威武王,十二年朱濆繼之,並從事農作,以為久居之計,十三年福州將軍賓沖河乃奏開蛤仔難地,十五年始以三貂溪(頂雙溪)為淡蘭二廳分界。

當時堡里之設,眾說不一,據淡水廳志引道光廿一年戶口清冊,大臺北地區設有十一堡,而今日的雙溪隸屬於當時的金雞貂堡,與金山、萬里、貢寮及基隆市一部份均包括在金雞貂堡。

迨同治中據同書所載又復不同,此時金雞貂堡與芝蘭一、二、三合併為芝蘭堡。而芝蘭堡下設有廿五莊,其中的燦光寮莊,武丹坑莊,頂雙溪莊,魚行仔莊均在今日雙溪鄉內

 

光緒年間日據臺北縣時期

 

甲午之戰,割臺灣及澎湖群島,光緒廿一年日軍登臺,登陸澳底,陷瑞芳、基隆,於同年 六月五日 置臺北縣,以海軍少將田中綱常任臺北縣知事。

翌日,成立臺北縣基隆廳。當時大臺北地區分隸臺北縣直轄,及淡水、基隆、新竹三支廳管轄。當時雙溪鄉一部份隸屬臺北縣直轄的文山堡,一部份則隸屬於基隆支廳的三貂堡管轄。

光緒廿二年十月日將乃木希典繼任於翌年(光緒廿三年)四月,以日皇勒令第一百五十二號,改正地方制度,將原臺北縣,改為臺北,新竹二縣、及宜蘭一廳,縣以下設辦務署,今臺北縣下設十一辦務署管轄,其中的景尾辦務署管轄今日的景美、新店、木柵、深坑、坪林等鄉鎮之全部及石碇、雙溪二鄉之大部份。頂雙溪辦務署,所轄地區為今日貢寮鄉之全部及雙溪鄉之北部。

光緒廿五年,再調整各辦務署轄區,將頂雙溪辦務署廢除,並劃景尾辦務署轄區文山堡東部之溪尾寮、大平、烏山、料角坑地區(以上均為今日雙溪鄉之南部)歸基隆辦務署管轄,而分設頂雙溪基隆辦務支署。

 

光緒廿六年再將臺北縣轄區劃規為四個辦務署管轄、其中基隆辦務署,管轄地區為今日基隆、萬里、金山、瑞芳、貢寮、雙溪之全部及石門鄉之一部份。

 

光緒廿七年,日將兒玉源太郎任臺灣總督,於當年十一月以日皇勒令第二百零二號大更地方制度,廢縣及辦務署,規劃臺灣全島為廿廳、原臺北縣地區劃為四廳,而今日雙溪鄉則劃規基隆廳管轄。

 

 

宣統年間日據臺北廳時期

 

光緒廿二年日人臺灣總督兒玉太郎去職,佐久間佐馬太繼任,即開始調整廳治區劃。

宣統元年,以日皇勒令第二百八十二號改革地方制度,廢基隆及深坑廳歸臺北廳管轄。當時臺北縣分屬於臺北、宜蘭、桃園三廳管轄。

當時的臺北廳三貂堡轄有今日的貢寮鄉全部及雙溪鄉北部。文山堡轄有今景美、新店、木柵、深坑四鄉鎮全部及石碇鄉、與雙溪鄉之南部。

 

民國初年日據臺北時期

 

從宣統元年,去縣改廳之後至民國九年,歷十二年地方區劃未有更動。

至民國九年七月日皇北勒令二百十八條改革地方制度,廢廳改設州,州下設郡,郡下設莊街。乃併臺北、宜蘭二廳及桃園廳海小堡四十莊為臺北川。

當時臺北州共轄一市、九郡、六街、三十四莊。今本縣地區,分轄於六郡,廿七街莊及部份「番地」。

而今日雙溪鄉地區在當時屬於「基隆郡雙溪莊」,而此種行政隸屬一直到臺灣光復後第二年(民國卅五年)行政制度才又改變。

 

臺灣光復後迄今

 

臺灣光復後,政府以 連震東 先生為臺北州接管委員會之主任委員。

民國卅五年一月臺灣省行政制度廢除州、廳、郡街、莊制度,改為縣、區、鎮、鄉制。

而當時臺北縣轄區內設有一市、七區、十五鎮、廿八鄉。而當時本鄉則隸屬於臺北縣的基隆區(當時基隆區轄有萬里鄉、金山鄉、瑞芳鎮、平溪鄉、貢寮鄉、雙溪鄉等六個鄉鎮)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