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0311_184216 (2).jpg

 

昨天忘了帶書到醫院,等看診時好打發時間。幌到書局買了本-[浮光],翻看了幾張黑白照片畫面,就決定買下書本了。吸引自己的是那些黑白的老照片畫面。

反黑白的畫面是自己最近的一個[繭],是否把色彩轉化回歸成黑白時的純化,較能清楚地來表達拍照者所要捕捉的影像或所要表達的意念。

照片是由透過眼睛與相機景觀窗結合,所攝取到的景或人或物等的影像。已看了60頁的書,這書是值得買來看的。

 

年輕時,讀赫曼赫塞的書後.總不斷的在人群中搜尋一雙雙人的眼睛,驗證著書上所描述的能透過眼睛來傳遞人的意念與意志。

年長之後,反而是避開那人與人的眼神的交會。也或許是害怕自己載不動那眼光裡所呈現出來的滄桑,那些個悲歡離合以及那無法掩飾的情感。因為這是眼與光的結合的內在反映,無法用有意識的操控來掩飾自己。看到了別人,也反映的看到自己。赤裸裸而無法遮掩的自己的內在。

 

 

 20140214_212026 (5).jpg

 

 

 

如果說照片是記錄了當下的活動,雖人事物已消逝,但影像仍存在。

但換個角度來審視這個觀念,如果去除既有存在的時間觀念,那麼是否一切都沒有消逝過呢?

 

(比個喻:)

Blog的人氣指數歸於零,但那只是表面的數字歸零而已,事實是透過眼睛看過的人是真實的存在,而不會因人氣歸零而消逝。

 

 

1391088351904 (3).jpg  

 

 

前年下高雄,有天早上醒來,左眼尾出現閃電光,而且多了一水滴狀的透明體,左右跑來跑去的,猜想是前一天到美濃時風大飛絮跑進眼睛裡。回台北後就到住家附近以前看過的眼科就診,代班的眼科醫生,聽了敘述後連儀器都不想用,直接說是[老化現象]沒關係。之後,因看我一臉臭臉,才願意用儀器幫我檢查眼睛。更可惡的是,看了之後的表情…..(表情說,你看嘛!就是老化現象,多此一舉)

 

從此以後,這診所成為拒絕往來戶,雖非所長醫師之誤,但他有所託非人之誤。

依認識我的人都知道,很早以前生死事都可談,不會不能接受[老化現象],但總是一種態度,一種信任。

 

之後呢?到慈濟掛眼科。護理站護士先幫忙做眼壓、視網膜等儀器的檢查,看診的年輕醫師,態度親和的說,只是老化現象而已不用擔心,慢慢地水珠狀會變成小黑點霧狀,不影響視力的話,就不須再回診。並且預告約半年後,另一隻眼睛也會發生相同的症狀。果然,約半年後右眼也發生相同症狀,當然也就不用看醫師了。

 

同樣的看診,不同的態度,長了年紀的,卻沒長智慧。我想那位代班醫生應該以為我無法接受自己是[老化現象]的字眼。其實那不是我第一次聽醫師說我有[老化現象]

 

我在乎的是態度,在職場上的態度,在人生路上的態度。人可以不接受老化嗎?當第一粒細胞誕生的時候,就必須接受第一粒細胞老化的開始,我當然就必須接受自己的[老化現象],這是自然法則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